户外常识 分类>>

乡村振兴丨庆阳:打造农业现代化的“庆阳模式”

2024-04-25 05:23:5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乡村振兴丨庆阳:打造农业现代化的“庆阳模式”“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是以绿色循环的理念,促进种植业、养殖业和菌业的废弃物在三个产业之间双向闭合循环,强化农业发展的资源支撑,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产业比较效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体系。

  庆阳是传统的农业大市,素有“陇东粮仓”的美誉,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具备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庆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总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按照“做大总量、提高质量、科技支撑、龙头引领、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产生的废弃物作为资源在三个产业之间双向闭合循环利用的绿色生态农业,初步构建起“三元双向市域大循环、种养菌产业中循环、经营主体小循环”的绿色农业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符合庆阳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2022年,全市实现一产增加值124.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76元。“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掀起庆阳农业,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庆阳行动方案。

  庆阳市按照“保粮、扩畜、提果、增菜、养菌、优药”工作思路,协同推进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一体培育,持续壮大“牛羊猪鸡、果菜菌药”特色产业规模。

  做大种植业基础。深入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探索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复种马铃薯等高效种植模式,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测土配方施肥等抗旱增产技术,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始终稳定在59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40万吨左右。苹果产业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山地果园,加快推进老旧果园改造,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苹果面积达到133万亩,产量达到144万吨。蔬菜产业坚持设施蔬菜、高原夏菜、特色蔬菜“三菜”齐抓,以设施高效蔬菜生产为突破口,持续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全市蔬菜种植面积92万亩,产量达到100万吨。中药材产业集中连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市中药材面积达到56万亩,产量11万吨。

  做强畜牧业牵引。实施养殖业牵引带动战略,突出补链、延链、强链,推动牛羊猪鸡产业高质高效发展。肉羊产业促闭环,推广“农户分散繁育、合作社集中育肥、龙头企业屠宰加工”产业模式和“二元”杂交繁育模式,推进熟食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打造环县、华池县、庆城县、镇原县肉羊产业带。肉牛产业扩规模,开展早胜牛提纯复壮和扩繁增量,提升本地屠宰加工量,打造宁县、镇原县、正宁县肉牛产业带。生猪产业稳产能,稳定能繁母猪和规模养殖场保有量,加快生猪产业项目化建设,打造西峰区、宁县、镇原县等生猪生产大县。肉鸡产业聚集群,引进福建圣农集团,在镇原县建成“1.2亿羽+”白羽肉鸡集群项目,打造形成西北最大的白羽肉鸡产业基地。2022年,全市“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59万头、481万只、133万头、3771万只,庆阳成为全省重要的农畜产品供应基地。

  做优菌业循环纽带。坚持把食用菌产业培育作为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突出育龙头、扩基地、建机制、畅循环,积极引培生产技术先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食用菌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菌种研发、菌菇生产、加工销售、有机肥生产、饲料加工等精深加工业,稳步提升产业规模和效益。全市引培食用菌龙头企业19家,建办合作社28家,培育大户45户,建成绿色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27个,食用菌产量达到1.5万吨。

  庆阳市树立产业链“全链开发”思维,扩量提质抓生产,延链增值抓加工,拓市挖潜抓销售,以全产业链提升“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价值链。

  前端建基地、扩规模。突出万亩、万头(只)标准化规模种养基地建设,整村整乡整县推进,培育壮大“一县一业”产业集群。全市建成万亩粮食生产示范片带42个、百亩以上设施蔬菜生产基地40个、“两减一增”苹果基地50万亩、万头(只)以上规模养殖场148个,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获批认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全国产业强镇3个。环县、镇原县、宁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宁县建成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镇原县建成西北最大的白羽肉鸡产业基地,环县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国家级农业产业链典型县,西峰区、镇原县、宁县建成存栏10万头以上的生猪生产大县。

  中端延链条、提效益。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农产品向精深加工下游产业延伸,建成西峰正大30万头生猪、环县中盛115万只肉羊、正宁顶旺5万头肉牛、镇原圣越1.2亿只肉鸡等畜禽屠宰线万头(只);建成苹果自动分拣线条、果汁及果品深加工生产线万吨;建成食用菌袋料生产加工厂12家,年生产加工菌棒能力8300万棒;以食用菌产业带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菌糠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办有机肥生产加工企业17家,年产有机肥53万吨,全市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菌糠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80%、80%和95%以上。

  后端树品牌、拓市场。实施品牌提升带动战略,庆阳苹果、环县羊羔肉、庆阳早胜牛、庆阳黄花菜、庆阳小米、庆阳白瓜子6个区域公用品牌和31个企业商标品牌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98个,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386个。环县羊羔肉列入“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备战保障产品”、入选“全国十佳羊肉品牌”,庆阳苹果荣获“全国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镇原县肉鸡成为百胜餐饮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的固定供应商。

  庆阳市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农户受益”原则,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企业发展、产业壮大、群众增收。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实施链主骨干企业引培提升行动,先后引进正大集团、福建圣农、东方希望等行业领军企业,培育壮大中盛农牧、庆环制种、伟赫乳业、居立果业等地方企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73家。持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7990家、培育家庭农场5870家、建办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861家、建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2730家,构建形成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户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突出农户主体作用。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龙头企业管两端、中间生产群众干”的经营方式,探索形成“农户分散繁育、合作社保价回收和集中育肥、龙头企业统一屠宰销售”“企业借棒、农户还菇”“企业统一建棚、农户返租经营”“企业统一供棒、订单保价收菇、农户建棚养菌”的新型联农带农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特色产业。

  强化政府服务引导。庆阳市委、市政府出台《庆阳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政策文件,市县农业农村部门配套制定设施蔬菜天博体育官网、食用菌、牛羊猪鸡等产业规划,组建成立庆阳苹果产销协会、庆阳食用菌产销协会,引导支持产销协会强化技术培训、服务指导、市场营销和品牌培育,合力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新格局。

  政策科技资金一体支撑庆阳市坚持政策优先向农业产业倾斜,科技优先向农业产业配置、资金优先向农业产业投入,健全完善成龙配套、高效务实的支持保障体系。

  加强政策支持。庆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发展贴息办法》《农业科技示范乡镇创建方案》《鼓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一线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部门配套制定《关于创新财政扶持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食用菌产业推进措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清单》等政策文件,从财政奖补、贴息、人才支撑、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大扶持,支持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

  强化科技支撑。实施千名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强服务行动,引导市县乡1046名农业科技人员下沉一线蹲点服务,指导创建农业科技示范乡镇12个,建办农业科技示范点146个,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示范带动产业发展。探索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复种马铃薯、麦后移栽荏等多元化复种套种模式,推广复种农作物100万亩左右,有效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财政扶持农业产业方式,市县(区)设立1亿元农业产业发展财政贴息资金,采取“即贷即贴、先贷先贴”的方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融资、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市级财政每年列支有效衔接资金2.02亿元,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协调金融机构投放绿色金融13.4亿元,市财政投放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绿色信贷资金132.6亿元,保险机构提供绿色保险风险保障金568.3亿元,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三元双向”循环农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