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常识 分类>>

大金鹿小金鹿青岛“金鹿”自行车诞生于四年老板是上海人

2024-08-22 13:53:4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大金鹿小金鹿青岛“金鹿”自行车诞生于四年老板是上海人青岛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和“电视机”。说起自行车,“金鹿牌”在青岛,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比“凤凰”、“永久”更受认可。

  “金鹿”系列自行车分两种,载重型自行车,俗称“大金鹿”;轻便型自行车,俗称“小金鹿”。直到今天,大、小“金鹿”依然是青岛人无比自豪的国产品牌,也承载了那座城市曾经的轻工业辉煌。

  它的最初前身是1915年诞生的民族企业“同泰车行”,1932年扩建为“同泰工厂”,创始人是一位上海人,老青岛著名的民族资本家曹海泉。

  曹海泉(1890-1966),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他家境贫寒,幼年父亲去世,与母亲艰难生活。1902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时年十二岁的曹海泉为了谋求生计,辞别母亲从上海来到青岛,投奔一位老乡学徒打零工,这位同乡做的是汽车修理,曹海泉勤学肯干,跟着没多久就掌握了行内技术,成了一名优秀的维修技工,车行里的活计他都能承担,颇得大家赞许。

  在行里打工的时候,曹海泉就留心观察城市用车情况,他发现胶澳(青岛旧称)当地对非机动车需求量很高,特别是自行车因为轻便又灵活,被许多当地侨民喜爱。当时胶澳没有生产自行车的工厂,多数是从德国、日本原车引进,因此也没有维修自行车的地方。虽然胶澳洋行也会进口一些需求量大的自行车零部件,但多为定向按件批发,不向个人销售,也很少有人懂得更换损坏零件,这块市场的潜力极大。

  曹海泉眼光独到,他瞅准了这块蛋糕,开始筹划第一桶金。他一边省吃俭用打工积攒资金,一边刻意积累非机动车修理经验,终于在1915年(四年),开始了自己的计划。车行同乡对他提出的辞职申请以加薪挽留,曹海泉依然坚持己见,择址在山西路24号开办了胶澳第一家专修自行车的商铺,字号“同泰车行”。

  曹海泉的维修技术,对自行车维修业务可说驾轻就熟,他的店铺除了经营维修,还兼顾营进口德、日自行车零件的代销和零售,以及英国邓禄普(DUNLOP)自行车轮胎的独家包销(即独家代理销售)。

  曹海泉服务热情、技艺高超,顾客日渐增多。“同泰车行”创办的七年后,1932年(二十一年)他在青岛特别市(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批准)买下胶州路144号和辽宁路127号两处铺面,作为同泰车行的分店,雇佣工人指导技术,三店同时营业,收入与日俱增。

  随着同泰车行的火爆,一些掌握技术的作坊也开始同类业务,同业竞争不可避免,加上当时的自行车零件全部依靠进口,需求量和价格仰人鼻息,使新生的自行车维修业很快进入瓶颈期。同泰车行再次面临发展机遇。

  1933年(二十二年),曹海泉看中了内蒙古路17号的一块地皮,在此筹建“同泰工厂”,他要用这块地生产自己需要的自行车零件,打破外国产品垄断。他用高额薪酬聘请技艺高超的工人做技术指导,使用原装进口机器设备,兼采德、日技术之长,全面生产自行车零部件的同时,开展技工培训,快速补充用工缺口。

  掌握了自行车零部件供应的同泰,又在谋求新的进展。在当时,自行车的另一个主要部件——内外“轮胎”,供应市场被英国邓禄普轮胎公司卡着脖子,曹海泉计划在青岛特别市生产自行车轮胎,让中国人用上自己生产的自行车轮胎。

  轮胎生产涉及全新的技术门类,行业壁垒和外国技术垄断,让这次计划困难重重。1934年(三十三年),曹海泉在内蒙古路上的自行车零件工厂北院,开始规划筹建“同泰胶皮工厂”。他从国外重金聘请技师,亲赴日本协商订制设备,所需原材辅料逐一与洋行订货,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第一家自行车轮胎厂顺利开工天博TB

  胶皮厂按照两班运转,每天生产自行车外胎200条,内胎500条。国产轮胎没有国外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不仅成本低廉而且价格便宜,同泰胶皮工厂坚持“质量价格”并重,以“骆驼”为商标的自行车轮胎很快闻名全国,各地订购者络绎不绝,英国邓禄普公司风光不再。这离“同泰车行”创立不过二十年时间。

  有了自行车维修、配件生产、轮胎供应的基础,曹海泉又开始了新的思路。他以自家工厂生产的零件为主,有选择地购进部分其他厂家仿制零部件,开始组建第一条国内自行车生产线。曹海泉为此注册了“铁锚”商标,在组装好的自行车出厂之前,要在车架上标注“青岛同泰工厂制造”标志,有意识宣传自有品牌。

  “铁锚”自行车产品质量好,价格亲民,很快便在市场站稳脚跟,能够与德日商品一争高下,产销量大增,不但畅销省内各地,许多外省也来采购订货。“同泰”的商号越走越好,隐隐有全国自行车行业“领军者”的味道。

  1937年(二十六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二次染指胶州湾,魔爪伸向青岛。日本三菱洋行在日本军方支持下,以“明买暗抢”的方式,提出廉价“租借”同泰工厂、同泰胶皮工厂。

  曹海泉当然严词拒绝,三菱日商恼羞成怒,运作日本宪兵队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曹海泉逮捕入狱,施以严刑拷打威逼利诱,软硬交加达一月之久。曹海泉无奈,咬牙把苦心经营的工厂廉价“租借”给日商,日方以区区四万日元注资,成为“同泰”大东家,三菱洋行将其更名为“牛岛洋行工厂”。

  1945年日本投降,南京国民政府开始部署接受敌产,国家和地方纷纷开始运作中饱私囊。曹海泉为了自己的工厂,在国民政府四处奔走,经多方努力,直到1946年终于把同泰重新回归名下。

  同泰工厂回归后,仍由曹海泉独资经营,继续生产自行车零件。同泰胶皮工厂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只能采取合股经营方式,更名为“同泰橡胶厂”,生产范围由原先的自行车轮胎,扩大生产小推车、地排车、人力车等其他非机动车轮胎配件,但商标仍沿用“骆驼牌”。内战期间,同泰受到时局影响,赋税沉重、物价飞涨,销路大打折扣,生存艰难。此时的曹海泉已经是年近六旬的老人。

  内战开始以后,政府节节败退,眼见大事不妙,开始筹划撤退的可能性,许多企业在其动员之列。曹海泉以为这是开拓市场新的机会,相信了国民政府的“宣传”,把同泰交给弟弟和长子代理,1947年(三十六年),自己独身赴台考察选址。可惜这一去再也未能返回祖国故土,于1966年病逝于,享年七十六岁。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实行“公私合营”,92年历史的同泰工厂,作为首批合营民族企业,被合并成立“国营山东青岛自行车厂”,厂址在铁山路83号,归口山东轻工业厅下属的青岛手工业管理局。1956年,国营青岛自行车厂进一步合并,成立公私合营青岛自行车厂,隶属青岛市重工业局领导,厂址改为在曹县路29号。

  山东青岛自行车厂在五十年代初期开始生产“国防”牌自行车,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研制载重型和轻便型的脚闸“金鹿”牌自行车,第一辆“大国防”和第一辆“大金鹿”都诞生于此。而作为“同泰”的继承者,同泰橡胶在辽宁路72号,开始了它另外的命运。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