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常识 分类>>

食品轻纺·新风貌丨破茧蝶变成大势——寻访达州轻纺服饰产业发展的前世今生

2024-04-24 12:22:3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食品轻纺·新风貌丨破茧蝶变成大势——寻访达州轻纺服饰产业发展的前世今生当前,达州将打造轻纺服饰500亿级产业纳入建设“3+3+N”现代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效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推进轻纺服饰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形成了苎麻脱胶、纺纱、织布、印染、服装服饰加工全产业链。

  面向未来,达州致力于加快构建产业布局合理、集群效应突出、经济效益显著、生态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西部轻纺服饰产业发展高地,早日建成中国西部轻纺服饰时尚之都。

  走进位于达川区的达县地区棉纺织染厂旧址,看着荒废的旧厂房天博体育官网、斑驳的城墙和老旧照片,时间仿佛倒流回过去:车间里纱机飞速转动的声音,工人在密集的络筒前忙碌的身影,那个年代里的纺织服装产业故事慢慢浮现在眼前。

  1958年,在当时达县地委的领导下,南坝片区建立起了川东地区最大的棉纺织染厂——达县地区棉纺织染厂,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勤劳朴实的达州人民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有识之士在这片滩地上“开疆拓土”。

  据资料记载,建厂的时候正遭遇“三年困难时期”,没有大型的机械设备,修路、建厂房全凭人工肩抬背磨。尽管条件艰苦,物资匮乏,但大家不言苦和累,干劲十足地加班加点,为工厂的早日建成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终于,在1962年1月,正式建成投产。

  “当时,能在达棉厂上班,是件让人感到无比荣耀的事。”达县地区棉纺织染厂老职工、市服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周钢告诉记者,达棉厂巅峰时期的产值达一个亿,在北京、福建、浙江、成都、重庆等地设立了办事处、销售点,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出口日本、欧洲等海外国家和地区。

  “职工最多时近万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工人们穿着厂服,下班时一起走出工厂大门的场景,十分壮观,周围几条街满是我们工厂的人。”周钢说。

  在周钢眼里,在达棉厂工作的时光是非常幸福的。达棉厂就像一个小社会,厂属职工宿舍、子弟学校、幼儿园、医院、电影院、副食店一应俱全。厂里会定期举办一些文艺演出和各种活动,大家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艺。达棉厂的工资和福利丰厚,在那个平均工资并不高的年代,一个人在厂里工作就能养活一家人。

  那个时候的达棉厂不仅是全市的纳税大户,推动了达州工业经济的发展,还带动了南坝片区甚至整个达城商业的繁荣,是一个时代的荣光。

  然而,市场环境日新月异。上世纪90年代,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大量民营企业应运而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劳动密集、产品微利的达棉厂,开始从历史的巅峰上往下滑落。2000年左右,达棉厂就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2001年11月,列入国家计划内破产。2006年,伴随着几代人成长的达棉厂正式关闭,令人唏嘘不已。

  那个年代,除了以达棉厂为代表的棉纺织企业外,达州针织、麻纺织、丝纺织等行业的多数企业也经历了从蓬勃发展到黯然落幕的过程。

  虽然过去的灿烂辉煌,被时代发展的浪潮所淹没,但是以达棉厂为代表的达州纺织业企业却留下了丰厚的工业遗产。达州立足于过去的工业基础,不断进行转型升级,推进轻纺服饰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位于达州高新区的南国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生产现场,偌大的生产车间,只闻机器轰鸣,鲜见工人身影。曾经纺织企业“千人纱,万人布”的情景已成为历史。

  “达棉厂破产后,2004年达州市政府赴广东招商引资,广东南国公司通过公开竞标,拍下该厂,并重新组建成达州市南国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该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李丹告诉记者,该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实施退城进园、技改扩能,迁建入高新区。

  “技改之前我们生产万锭纱线人了。”李丹说。如今,该公司生产加工各类麻、棉、涤混纺织物及各种功能性产品数百种,生产规模已达到年产再生涤纶短纤2万吨、纺纱线万米,生产加工印染服装面料2亿米。预计年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8000万元,可安置城乡居民再就业1000人以上。

  在大竹县观音镇双燕家庭农场连片苎麻地里,随着机器地运转,村民把割下的麻梗放进苎麻打剥机,“吐”出嫩绿的原麻丝。以往手工操作须经历剥麻、漂洗、刮麻等复杂程序,如今,从麻杆到麻丝只需几秒钟时间。

  “以前都是手工去剥麻、刮麻,一个人一天下来最多能刮五六斤干麻。现在机打麻不一样了,4个人一个小组一天能打200来斤干麻,效率提高了很多。”大竹县观音镇双河口村村民许彪说。

  近年来,大竹积极引进业主,发展规模化苎麻种植,大力推广机械化作业,提高苎麻产业效益。同时,大力发展苎麻纺织工业,苎麻加工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四川省苎麻纺织基地。

  在位于渠县的达州市嘉源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制鞋车间里,一条条生产线正在加速运转,工人正忙碌而有序地操作机器设备,开足马力赶制订单。这家制鞋企业于2021年10月投产后,订单充足,效益不断提升,企业发展信心不断增强。

  “我们计划加大投入,建设数字产业园,带动更多人就业。”达州市嘉源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任莉说。

  不仅是在产业城,在渠县宝城镇、三汇镇、土溪镇等地多个“共富车间”内,飞针走线的忙碌场景比比皆是。从下游的原料加工到上游的成衣制造,渠县建圈强链,着力构建“纺织生产—布品印染—创新设计—服装加工—品牌运营”全产业链体系,加速产业集群集聚。

  据悉,近年来,达州大力发展轻纺服饰产业,培育引进了南国纺织印染、四川瑾瑜、玉竹麻业、恒硕迪杰制衣、星华服装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苎麻脱胶、纺纱、织布、印染、服装服饰加工全产业链。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达州市重点实验室”1个、“达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四川省著名商标”2个。已搭建西部国际服饰产业城、四川体育装备制造园、苎麻纺织产业园、苎麻服装服饰加工产业园等产业发展平台。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新一轮国内产业转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支持老区振兴发展等机遇叠加,发展轻纺服饰产业大有可为。

  达州力争到2027年,全市轻纺服饰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取得显著成效,高端化、新型化、融合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规上企业达200户以上,实现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10户、超5亿元龙头企业50户、亿元以上企业100户。

  达州将抢抓住东部沿海服装服饰及相关产业转移战略机遇,加强政企联动,做好产业招商对接,提升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引进一批行业“单打冠军”“隐形冠军”“链主型”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构建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同时,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深挖产业时尚内涵,将达州深厚的巴人文化、诗词文化、古典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等实现跨界融合,大力培育和引进时尚设计领域知名机构、知名赛事和高端人才,创建轻纺服饰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鼓励企业参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服装服饰博览会、时装周、设计大赛、高峰论坛等,提升“达州造”附加值。

  为推动产业做强做大,达州还将不断推进产业集群升级。加快建设西部国际服饰产业城、大竹苎麻纺织产业园、李渡绿色竹浆纸产业园区、安踏鞋服产业园、面辅料生产园和纺织品交易市场。围绕延链、补链、强链,重点突破苎麻生物脱胶、机械打拨等产业链发展瓶颈,鼓励企业开发高性能苎麻纤维、黄花纤维等先进新材料,推进与轻纺服饰产业密切关联的行业发展,打造“纺纱织布-布品印染-创新设计-服装加工-品牌运营”全产业链体系。推动轻纺服饰产业由传统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先发展技术研发、创意设计、售后服务等“产业微笑曲线”两端产品。

搜索